在公司运营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严重问题,导致公司无法正常运转,这时可能就需要考虑司法解散了。那么,什么是公司司法解散?它又有哪些规定和注意事项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法律规范依据
《公司法》第二百三十一条指出:“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这一规定为股东在特定情况下申请解散公司提供了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中,进一步对相关情形进行了细化。
二、条文解读
1、申请主体
并非所有股东都能申请公司司法解散,只有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才有资格提出申请。这一规定是为了避免个别小股东随意提起解散公司的诉讼,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
2、公司经营管理严重困难
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僵局:比如公司持续两年以上无法召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或者股东表决时无法达到法定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比例,持续两年以上不能做出有效的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想象一下,公司的决策机构长期无法正常运作,公司自然难以继续经营下去。
董事长期冲突:公司董事长期冲突,且无法通过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解决,导致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董事们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公司的日常经营决策就会陷入停滞。
3、其他严重困难
经营管理发生其他严重困难,公司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的情形。这是一个兜底条款,涵盖了其他可能导致公司经营管理陷入困境的情况。
4、穷尽其他途径
股东在申请公司司法解散前,必须先尝试通过其他途径解决问题。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也会注重调解,鼓励当事人通过协商、股权转让、公司回购股份等方式解决矛盾,维持公司的存续。只有在其他途径都无法解决问题时,才会考虑司法解散。
三、申请程序
1、确定管辖法院
股东提起解散公司诉讼,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这样规定便于法院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审理案件。
2、立案与审理
股东向法院提交符合要求的起诉状及相关证据后,法院会进行立案审查。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会组织双方进行举证、质证,并根据查明的事实进行判决。法院通常会先行调解,尝试促使双方达成和解,若调解不成,才会依法作出判决。
3、判决执行
如果法院判决公司解散,公司应当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开始自行清算。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清算完成后,公司办理注销登记,正式终止法人资格。
关注微信公众号
江西博德律师事务所
总所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九洲大街1188号金碧华府4号楼106号
分所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澄湖西路177号
电话:18970812446
备案号:赣ICP备2020010385号-1 技术支持: